银川市金凤区振浩商贸有限公司

特稿 | 幽静:从“世界史”到“全球史”:现代性的隆替与疲顿

发布日期:2024-11-12 15:00    点击次数:173

特稿 | 幽静:从“世界史”到“全球史”:现代性的隆替与疲顿

【节录】

一般以为,刻下全球史的兴起,意味着全球史范式对现代化范式的替代、全球性对现代性的超越。但这背后有更复杂的内涵。世界史有解放主义和左翼两个来源。解放主义世界史以现代化范式和民族国度历史比较研究为基础,根植于发蒙感性,在多重现实需求下产生,领有世界视野和对现代性的想考;左翼世界史戮力于成本主义批判和世界体系构建,对现代性抱以价值性抵赖和史实上的认同,是价值“反叛”的现代性。这两支世界史在后期资历了各自转型和突破。全球史在全球化进度全面铺开的现实配景和反西方中心论合手续深化的想想配景下兴起,聚焦于全球流动性主题,试图以全球性替代现代性,全面毁掉西方中心论,完毕史学范式全面革新,但濒临诸多难题。现代性是全球性绕不开的根基,全球性需在扬弃现代性的基础上全球共建。

【裂缝词】

世界史;全球史;现代性;全球性

【作家】

幽静,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训诲

图片

文章来源

《北大区域国别研究》第八辑

本辑主编:昝涛

2024年4月

江苏东说念主民出书社

21世纪以来,历史学的全球化转向趋势显贵势,全球史成为一种学术语境。关联词,全球史是一个零散芜乱的见解。学者们对“全球史”的伙同和诓骗包含着零散大的差异。一个颇为值得玩味的问题是,以往习尚于使用的“世界史”和频年盛行的“全球史”之间有何区别?一种看法是将二者等同视之,都是全球视野的代名词;[1]另一种看法是将全球史作为世界史的一个新兴分支;[2]第三种看法规将全球史视为史学发展的新阶段和将来标的,是相对于过牺牲界史的“新世界史”。[3]

就词汇的启动表意而言,“世界”与“全球”基本莫得辞别。在某些形势下,东说念主们仍然使用其本意。不外,当越来越多的学者异曲同工地刻意使用“全球史”一词时,就意味着某种转变正在发生。从世界史到全球史的用词变化背后,是史学范式和历史不雅念的变化:世界史在西洋学界答允于60、70年代,有解放主义世界史与左翼世界史两个来路,以不同风光遵命着现代化范式,体现了现代性对西方性的替代;发端于90年代、21世纪以后全面兴起的全球史,体现了以全球史范式代替现代化范式、以全球性取代现代性的发愤。下文拼集世界史与全球史各自的发展旅途、范式辞别偏激改革背后现代本性结的隆替变迁进行梳理和分析。

一、世界史的解放主义旅途:现代性的凝练

图片

世界史的主流是解放主义学术传统在特定社会形势下的产品。这一起径下的世界史,主要受20世纪五六十年代在好意思国社会科学中占主导地位的现代化表面影响,但近期和远期、表面和现实、学术与政事等多重因素都阐述了作用。

启动道理上的“世界史”即自身以外地区的历史,它根植于东说念主们了解或改变外部世界的朴夙愿望,不错追究至历史学产生之初。计较勃勃的驯服者、怀有赞成表露的宗教东说念主士、科学家、玄学家乃至一部分普通东说念主,对与自身关联的左近地区和联想中的外部“世界”合手有一种本能的风趣,而且这种风趣频频不自觉地带有某种自我中心倾向。在具有较高娴雅基础和历汗青写材干的地区,历史学家们基于各自的娴雅圭表对左近地区的情况进行纪录和评价,这种书写范例辞世界各地的古代历史著述中多有体现。[4]

东说念主类表露世界老是遵命先己后东说念主、推己及东说念主的步骤,但这一册能的表露旅途在外部环境和学科逻辑的协力作用下会发生偏转。13世纪蒙古东说念主的扩展和1500年前后的大帆海使得世界各大洲和主要娴雅区发生了伙同与互动,大大引发了东说念主们对外部世界的风趣,为世界视野的形成奠定了基础。17世纪在德国兴起的官房学,17、18世纪英国和法国创建的东方学,尤其是18世纪中期英国出书的历史科普文章《普世史》,号称代表。这里既有对自身文化传统的宣扬,也有对外部娴雅的趣味和仰慕,18世纪的西方社会出现过一股“中国热”的前锋潮水。19世纪欧洲的民族主义崛起和霸权扩展催生了民族国度史学传统的确立和强化,对外部世界的风趣转换为娴雅优厚感,本能的自我表露则放大为欧洲中心不雅,此时西方学者笔下中国形象的扭曲变形便是一个讲解。关联词,第一次世界大战千里重打击了这种乐不雅主义情感,反推了世界表露的增长。娴雅生态史不雅基于比较视角,以具有文化同质性的娴雅区域作为研究单元,象征着历汗青写突破民族国度史不雅的初度尝试。斯宾格勒对西方娴雅的悲不雅主义和宿命论立场,汤因比对世界各大娴雅隆替与互动规定的探乞降多元娴雅规律的联想,从正反两面体现了这一时期欧洲的世界历史表露。好意思国由于隔离欧洲战场,受这股相对主义、悲不雅主义情感的波及较小,而二战进一步坚决了其对解放主义轨制和价值不雅的信心,以为恰是相对主义的自我怀疑迂缓了解放民主体制,导致法西斯主义崛起。对西方娴雅先进性再证据奠定了二战后西方世界史的基调。

二战后好意思国世界史的发展受经典现代化表面影响很大。经典现代化表面20世纪五、六十年代在好意思国兴起并占据主流地位,包罗了政事学、社会学、经济学、历史学、热情学等各个学科。它并不是一个严格道理上的流派,但领有一种颇具代表性的表面范式:现代性-传统性两分法、以西方现代社会基本特性为圭表的一元现代性不雅、倡导西方现代化模式、以民族国度为主体的内因论分析。显着的表露形态颜色使其遭到强烈质疑,被视为西方中心论的代表和冷战表露形态的产品。“现代化表面决不只是是一种隧说念学术性的学说。到20世纪60年代时,现代化表面仍是成为一种对于跳跃的幻象,它预言世界的将来发展标的是解放主义、成本主义和非改革化的。”[5]尽管有着严重颓势,但现代化表面对战后世界史的兴起至关重要:在研究视野上,它聚焦于此前被忽略的非西方社会,以第三世界国度的现代化进度为主要研究对象,突破了好意思国史、欧洲史的操纵地位;在研究框架上,提供了一种分析世界历史的范式;在学科体系上,确立了诸多世界史领域的研究神气和科研建制;在研究步调上,充分发展了历史比较法,从各个领域动身对民族国度、区域、娴雅体进行比较分析,为60年代以后一批有影响力的世界通史的出身集合了素材。

图片

需要珍贵的是,现代化范式具有双重属性,既有表露形态化、西方中心论的一面,也有非表露形态化、现代性探索的一面。后一种属性根植于现代化表面的学术渊源和历史配景中,阐述着更永久、更深层的影响,不应疏远。

就学术渊源来看,现代化表面的表面源流很长,根植于发蒙时间以来解放主义想想的基本价值前提与表面条理之中。正如富永健一所言:“若把现代化的主要规划归结为工业化和民主化,则不成说研究现代化的表面是在60年代的好意思国开首开头的,不错说起源于发蒙想想的社会科学的产生自己便是'现代化表面’的最初形态。”[6]这种想想底蕴使得现代化表面具备零散大的容量、弹性和反想材干,从60年代中期开头,一些现代化表面的学者就从里面发起了自我批判,针对一些裂缝问题提倡质疑。比如,为什么第三世界国度一定沿着西方国度的说念路发展?经济发展离不开民主吗?第三世界莫得其它采纳吗?能否我方创造出一种发展模式?传统主义价值确切是现代化的勤劳吗?现代化能都备取代传统价值吗?现代化表面的修方正学者们关注现代化的复杂性、千般性和非一语气性,频繁使用“变迁”、“危急”、“中断”等词汇,承认西方的表面不一定适用于第三世界国度,以至还指出要警惕由于研究者是西洋东说念主所导致的西方优厚论和种族中心主义倾向。[7]“用这些表面来研究南亚欠发达国度——这些表面并不适用于这些国度,后果就严重了”,[8]在亚洲的发展中,亚洲东说念主我方是主角,其他东说念主是芜乱。到70年代末,现代化表面完成了自我更新。以历史社会学为例,在该学科二战后的三个发展阶段中,第一阶段研究(50年代初到60年代中期)以正宗解放主义表面为基础,第二阶段研究(60、70年代)则在社会职权通顺的冲击下发生了分化,修正表面出现,马克想主义研究流行,到第三阶段(70年代中期到80年代),中左翼和左翼学者占了零散大的一部分。因此,所谓“现代化范式”并未停留在约略化、顶点化的最第一版块上,而是即时更新的。这一时期写稿世界通史的史学家们,大部分合手有讲判辨放主义倾向以至左翼倾向,更多收受修正版的现代化范式。

图片

就历史配景而言,现代化表面如实是因冷战之需、受好意思国政府资助发展起来的,但学术发展有自身的零丁逻辑,对于政事有一定的抗搅扰材干,这使得历史配景的另一面——二战后反殖民通顺的大范围兴起、多数第三世界民族国度的零丁、好意思国国内民权通顺和新左派通顺的爆发,以及70年代以后西洋的滞涨危急和对外助助率领贪图的受挫等,有机融会过另外的门路在学术研究的某些领域阐述影响,这少量在好意思国的区域研究中推崇尤为显着。

好意思国区域研究是二战后世界史的前身,但永恒保合手着零丁的传承。区域研究的兴起早于现代化表面。二战期间,出于了解世界事务的需要,好意思国政府于1941年缔造“政策事务办公室”,网罗了费正清、巴林顿·摩尔、马尔库塞、保罗·斯威都等一多数不雅点辞别很大的顶尖学者从事区域研究。二战后,为了形成对非西方世界的真实领路、重构好意思国的国际知识体系,1946年,好意思国社会科学研究委员会组建“世界区域研究专科委员会”。在政府、大学、私东说念主基金会的多方推动下,一场影响真切的地区研究通顺拉开序幕。[9]区域研究与现代化表面密切关联,它遵命现代化范式,其好多课题、后果自己就组成了现代化表面群落的一部分。但另一方面,“区域研究的兴起带来了学术上的反殖民化及民主化”。[10]冷战表露形态与去殖民化动机分别驱动着不同地区的区域研究,同期栽种了现代化范式的支合手者和抵制者——拉好意思研究、东亚和南亚研究坚合手现代化范式,而中东研究和非洲研究则率先扬弃了现代化范式,中东研究侧重于东方学批判,非洲研究则防卫殖民主义和种族主义批判。[11]区域史研究的闹热将世界史研究的重点朝“全球”的标的又鞭策了一步。即使对中东和非洲某地的所在性研究,对于扩大世界史研究覆盖面、推动研究布局平衡化也有道理。同期,区域研究带来了步调论的更新,一是东说念主文与社会科学交叉的跨学科研究兴起,“在莫得取得太多的学术声誉的情况下培育了大视野”,[12]二是自后全球史研究所倚重的多语种、跨文化研究初步兴起。[13]此外,由于区域史研究容易取得资助,更多的世界史教学和科研实体得以建立。

自60-90年代,好意思国出书了一系列影响巨大的通史类世界史文章,象征着世界史的兴起。此类历史学家的代表包括威廉·麦克尼尔、斯塔夫里阿诺斯,更早的赫伯特·乔治·韦尔斯和较晚的杰里·本特利等。他们的通史作品凸起地体现了这一时期世界史的双重特性:一方面,视野扩大到全球,尝试使用新的研究步调;另一方面,基本遵命现代化范式和历史比较步调,民族国度仍占主要塞位。以韦尔斯的《世界通史》(The Outline of History)为例,该书意在借助多种学科研究步调的综合,向众人科普整个这个词东说念主类“世界”的历史。韦尔斯起笔缓慢,先用了整整一编的篇幅先容“东说念主类出现之前的世界”,第一章的标题“空间和时候中的地球”将历史视野已而拉入整个这个词寰宇,第二编又花了七章先容“东说念主类的形成”,这两部分统共占掉全书近三分之一的章节。此外,一些章节也体现了其全球性想路和多元视野,比如对“帆海民族和做生意民族”、“古代普通东说念主”的关注,将“犹太、希腊、印度”并提,“基督教与伊斯兰教”比肩。[14]

再以威廉·麦克尼尔的世界史为例。1963年出书的《西方的兴起》(The Rise of the West: A History of the Human Community)通常被学界奉为全球史的开山之作。1967年,麦克尼尔出书了该书的简编本《世界史》(A World History),作为其所教师的世界史课程的课本。康拉德评价麦克尼尔的文章“典型地反应了宏不雅视野下的欧洲中心论霸权”。[15]这一论断有失审定。践诺上,麦克尼尔笔下的世界历史充分体现了这一时期世界史乃至现代化范式自己的双重性——发展序列不雅念与全体性视野并存。发展序列不雅念主要体面前地舆大发现之后的历史叙述中(曼宁称之为“欧洲扩展范式”)。他明确承认现代与传统的分野,承认近代以来“西方的驾御地位”和在主要社会事务上的开首性,以其它国度和地区能否告捷打发工业改革、民主主义和西方殖民入侵的挑战作为判断其发展程度的圭表;全体性视野体面前:1、继承、改造了娴雅史范式,将欧洲以外的几大古典娴雅纳入叙述干线,防卫娴雅间的横向比较和评判。在比较了公元600-1000年的中国、印度与欧洲后,他得出论断:“显然欧洲里面发生了最为剧烈的变化”,“然而,险些无论以任何不错联想的圭表来辩论,那时的伊斯兰教世界、中国和印度都远远突出欧洲娴雅的水平”;[16]2、将娴雅互动作为历史发展的能源。互动既包括正面的策动与共性,麦克尼尔提到公元前500年-200年的基督教、大乘释教、新印度教之间存在相似性,并将其“归因于这个时间的精神”;[17]也包括负面的设备与攻防,在先容公元前1700—前500年的中东时,他使用“世界主义”一词描绘当地部族间互相掺杂、娴雅中心区与蛮族驯服者长入互渗的状态;[18]3、关注贸易、本领、民族转移、宗教与艺术、疾病与气象等全球性的新维度。他提倡,公元1、2世纪的鼠疫同期冲击了汉帝国和罗马帝国,可能是导致两大帝国消一火的主要原因。[19]

70年代以后,解放主义的世界史濒临诸多压力:新史学的社会转向、文化多元主义和碎屑化研究挑战了其无边叙事结构,左翼表面挑战其现代化范式,90年代全球化海潮的兴起对其民族国度本位不雅形成冲击。这一阶段的世界史在修起中作念出了颐养,在坚合手现代化范式的同期,严慎地反想和驻守自身的“西方中心论”倾向,向“全球性”逼近。在麦克尼而后期的学术生计中,他进一步专注于早期作品中出现但未及伸开的新史学元素,1978年出书了《夭厉与民族》,1990年出书《炸药帝国时间》。以至汤因比也参与了这种转向。他在终末一部作品《东说念主类与地面母亲》中融入新的视角和想考,突显了对西方娴雅中心论乃至东说念主类中心论的忧虑,转向生态中心的全球史不雅。在多个章节中,他反复重申西方娴雅的物资苍劲与精神停滞带来了巨大的“说念德鸿沟”,“使东说念主类为其自身种下了极为惨重的不酣畅”,倡导扫尾“政事方面的这种全球性的无政府状态”,“因为东说念主类娴雅世界在本领和经济方面仍是成为一个全体。”[20]

总体而言,解放主义旅途下的世界史建立在比较历史研究和现代化范式之上,将世界历史伙同为东说念主类社会从传统形态到现代形态的全体进化经过,将民族国度之间的差异解释为现代性的差距。短期的表露形态取向和政事需要与更永久的想想源流和学术需要之间的张力使之具有多元性和流变性,不可约略地以西方中心论盖棺定论。研究步息争学术视野的更新一直在进行,后期尤为显着;对西方中心论的反想和剔除以解放派的方式合手续鞭策,提倡以“现代性”取代“西方性”便是一个讲解。在其勾画的现代化蓝图中,约略千里淀出学术性的因素和波及现代娴雅根基的感性想考。

二、世界史的左翼旅途:价值“反叛”的现代性

图片

世界史的另一个发展旅途是左翼批判表面,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世界史的左翼传统。它处于非主流地位,经常针对现代化表面,但相同影响巨大。

左翼世界史起源于马克想的世界历史不雅念。马克想对世界历史作念过一段经典申诉:“各个互相影响的行径范围在这个发展进度中愈来愈扩大,各民族的原始闭关自守状态由于日益完善的坐褥方式、交换以及因此自愿地发展起来的各民族之间的单干,而淹没得愈来愈彻底,历史也就在愈来愈大的程度上成为全世界的历史。”[21]结合他的另外两处表述:“资产阶级社会的真实任务是建立世界市集和以这种市集为基础的坐褥”,[22]“工业较发达的国度向工业较不发达的国度所败露的,只是后者将来的现象”,[23]马克想所伙同的世界历史包括三重含义:一是形态上的全体性和结构性,简直的世界历史不是各民族国度历史的汇合加总,而是建立在抗拒等的世界市集和国际工作单干基础上、列国历史互相影响的杂乱地带;二是经过上的扩散性,世界历史由成本的全球扩展所推动,跟着各民族阻滞状态的渐次冲破而扩大;三是属性上的双重性,世界历史有发达、先进的一面,但也充满了克扣和祸殃,其“将来现象”是成本克扣在工业国度中带来的“现代的不酣畅”的放大加强版。[24]

马克想对世界历史体系架构、发展能源的解释以及对其克扣性的批判为左翼学者所继承和发展,沿着帝国主义表面[25]、依附论、世界体系表面等多条路线延续下来。其中,依附论和世界体系表面影响尤其大,奠定了左翼世界史的范式基础。它与现代化范式唇枪激辩,先是强烈抵赖以西方为中心的世界体系的价值合感性,自后又试图从历史层面抵赖现代性的西方起源论和西方中心肠,强调其全球性。

依附论专攻后发现代化国度发展中的“欠发达”(underdevelopment)[26]问题。最初由拉好意思经济学家在二战后提倡,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在好意思国流行起来,恰巧与世界通史的兴起同期。依附论有多个分支,基本主张包括:抗拒等的“中心-边缘”结构,即西方工业国度(中心)对第三世界国度(边缘)施加抑止和克扣的依附结构,是导致后者堕入“欠发达”状态的根蒂原因;边缘国度的现代化不成以西方模式为圭表,追逐西方有害有害;边缘国度的前途是与成本主义体系“脱钩”,“积极而有节制地参与全球化”,用社会主义代替成本主义。[27]依附论对世界史研究的影响在于:开首,对第三世界国度的关注弥补了世界史研究范围的缺失;其次,中心-边缘模子将立体化、结构化的体系框架引入了世界历史,突破了单一的时候序列和历史比较;最重要的是,它对现代化范式强烈的价值抵赖和轨制批判改变了历史研究的基调,对西方中心论的内省渐渐插足主流学术传统。

沃勒斯坦的世界体系表面比依附论更系统地阐释了“世界历史”的推崇形态和表面架构。他快要代以来的世界历史描绘为一个成本主义“现代世界体系”,成型于“延长的16世纪”(1450-1640年),从西欧冉冉扩展至东欧、拉好意思、非洲和亚洲,直至全球一体化。这个历史体系的基本框架是以抗拒等的全球坐褥体系和全球交换体系为撑合手的世界经济体,[28]上头叠加着由民族国度组成的世界政事体系[29]和文化霸权主导的全球文化体系,[30]以“合手续追求无终点的成本集合”为能源,[31]受到成本周期(康德拉杰耶夫周期)和霸权周期的驾御,兼具品级性和动态性、跳跃性与腐朽性。品级性推崇为中心-半边缘(由高潮中的边缘和下跌中的中心组成)-边缘的三级结构;列国在强烈的竞争中沿着三级道路高下转移,意味着体系具有流动性;[32]中心国度物资本领的快速发展体现了跳跃性;但发展必须以其它国度的落伍和葬送为代价,则说明了体系说念德上的腐朽和轨制上“彻彻底底的非感性”。[33]因此,增长极限和“结构性危急”的到来是势必的,这个世界体系的结局是在2040-2050年崩溃,[34]东说念主们将“有五成的机会”凭借“解放意志”创建一个“简直合理的世界”。[35]

图片

沃勒斯坦的世界体系表面看起来相等激进,其实是对世界史发展前期后果的综合呈现,对解放派和左翼表面进行了有机“长入”:一方面,他袭取左翼表面的分析框架和价值取向,继承了马克想的政事经济学、罗莎·卢森堡的早期帝国主义表面、依附论的中心-边缘模子,强烈膺惩近代以下世界历史的成本主义属性;另一方面,他又以其原创的“半边缘”结构,客不雅上论证了现代化表面的论断——成本主义世界体系是历久、活泼、踏实的。他还断绝将西方性与现代性在事实层面加以剥离,以致被自后的全球史学者动作固守欧洲中心论的反面典型。[36]“长入性”为世界体系表面赢得了空前的影响力,同期为解放派和左翼学者所收受,全体化、结构性的世界体系不雅念由此深入东说念主心。

沃勒斯坦的表面对西方性的价值批判和事实承认两方面都达到了新的高度。此后的世界体系表面试图在新的方朝上作念出突破。阿瑞吉的尝试较为讲理,他的世界体系分析比沃勒斯坦更趋历史化、中性化、网罗化。他聚焦于霸权周期表面,结合近代以来欧洲列国的历史,围绕地缘政事、买卖组织、社会结构、国际干系四个主题,将经济因素与非经济因素、国内变革与全球性变革结合起来,探讨霸权隆替规定,雠校了沃勒斯坦的经济决定论倾向。他凭据历史不雅察(而不是沃勒斯坦式的对体系分歧理闭幕的预言和测度)来判断体系变革的机会:“成本的过度集合和列国对流动成本的强烈竞争”导致“全系统金融扩展”,[37]进而形成南北极分化加快、社会冲突激化、世界中产阶级遭到侵夺、世界阶级力量失衡,这些都是霸权滚动的征兆。[38]他对霸权的立场趋于价值中性化,以为霸权依靠的不只是克扣与驾御,而是驾御集团引导整个这个词国际社会朝一个标的发展的综合材干,过度强化自身利益的霸主终将衰败,而追求“渊博利益”的霸主才能得到认同。与沃勒斯坦侧重强调世界体系品级化的纵向维度和结构性特征比较,阿瑞吉的象征性转变在于更关注世界体系的横向维度和网罗化特征,[39]将大西洋贸易网罗视为一个由跨大西洋的宗主国与从属国白东说念主总揽阶级鸠合共治的阶级与种族复合体。[40]

后期弗兰克[41]的突破极为“激进”。他从沃勒斯坦的价值批判不绝往前走,戮力于构建一种号称“泛”世界体系的框架,试图在史实层面摒除西方辞世界历史上的颠倒地位。在弗兰克看来,千般版块的西方中心论无处不在,从以欧洲文艺复兴为界分袂世界古代史与近代史的惯常作念法,到以为1500年以后发生了首要变革的共鸣,都是“由一种欧洲中心视角形成的”“种族中心主义的一种误会”。[42]他提倡“以东说念主类为中心”、“以生态为中心”,利欲熏心地试图颠覆整个这个词西方社会东说念主文科学的表露论基础和学科体系,全面彻底地剔除西方中心论。[43]为此,他对世界体系进行了极具争议性的重建。弗兰克继承了珍妮特·阿布-卢格霍德对世界体系的修正。卢格霍德以为,历史上出现过些许前后接踵、有着不同结构及霸主的世界体系;世界体系的动身点早于1500年,发祥地也不在西方。至少在13世纪中叶,仍是有了较闇练的世界体系,“该体系并不亚于16世纪时的世界体系”,[44]由地处西北欧与中国之间、由八个互相打法的贸易圈和三个体制互异、实力零散的中心肠区组成,欧洲只是刚刚加入的外围。不外卢格霍德仍试图对世界体系的属性(平常界定如故严格抑止、多个共存如故唯唯独个、从来就有如故现代才有)偏激背后的现代性问题进行息争,“我力主不仅要研究亚体系层面的一语气性,也要研究大范围内至为显着的间隔性。”[45]而弗兰克走得更远,认定史实层面的西方中心论实质上亦然表露形态,必须肃清,成本主义批判也不组成认同西方先进性的事理。其具体主张可概述为:

淡化历史的断裂性,强调一语气性。[46]从古于今一直有且唯唯独个世界体系,西方的崛起很晚、很就怕,保管时候也不会长。“现代世界体系有着至少一段5000年的历史,初度出面前公元前3000年后的南好意思索不达米亚。欧洲和西方在这一体系中升至主导地位只不外是不久前的——也许是瞬息的——事件”。[47]坐褥方式变化对体系存续莫得实质影响, 1500年以后崛起的世界体系只是原体系“霸权重组或'霸权滚动’——世界经济集合中心滚动的闭幕”。[48]

图片

从成本主义批判转向西方性批判。弗兰克等东说念主不抵赖左翼世界史家成本主义批判的立场:“如果说世界历史有什么简直的'目的’的话,很可能便是(成本)集合进度自己”,而非解放或民主之类“伟大的历史信念”。[49]但由于成本主义批判必须以承认西方先进性为前提,弗兰克提倡“彻底扬弃'成本主义’这个死结”,[50]转向全面毁掉西方中心论。他通过多中心论、亚洲中心论来达到目的。“整个这个词世界体系毫不会由某一大霸权国零丁驾御,而是由互关联联的多个霸权国共同主导”,[51]世界体系的主导者以前不是、不久后也将不是西方,而是亚洲,尤其是东亚。[52]西方从不具备任何先天上风,以至并不领有成本集合的“专利”。无论非货币形态的成本集合(武力抢劫、征收贡赋),如故货币形态的成本集合(跨地区买卖贸易),私东说念主成本集合如祖国度成本集合,实质上都是成本集合,[53]世界体系五千年的运行一直以成本集合为驱能源。

西方崛起于外部性而非先进性。亚洲的衰败早于西方兴起,是以东降西升并非二者竞争的闭幕。[54]西方崛起主若是因为其隐秘利用了亚洲和自身发展的外部性。一方面,西方在19世纪中后期利用世界市集,“从亚洲辞世界经济中的驾御地位中谋取公正”;[55]另一方面,如同伊利亚·普里高津的耗散结构表面所说,西方工业化地区告捷地完毕了增长后果的内移与增长成本的“耗散”,崛起是“负熵/规律向内滚动,熵/失序向外滚动的闭幕”。[56]

全球网罗。简直的世界体系是一个“由好多不同的、不休变化的部分所组成的社会-文化-政事-经济的全体”,“欧亚大陆上发生的整个事件”之间都存在策动。成本掠夺依赖于网罗中“剩余价值灵验的滚动和互相融会的集合”。[57]

超国度、超地域的左翼表面具有自然的世界史视野。从马克料想依附论、从世界体系表面到其修正论,世界历史的见解和框架、结构与机制、政事经济维度与社会文化维度,都得到深入探讨和鞭策。

主流的左翼世界史固然强烈地批判成本主义和西方性,与袭取现代化范式的解放主义世界史唇枪激辩,但二者也有一些基本共性:一是时序性,都以为全球化、世界史有一个动身点(1500年前后),简直的世界史或全球史的形成是现代化的象征,存在传统性与现代性的分野;二是结构性,都承认世界历史进度中存在中心与边缘、先进与后进的结构性辞别,无论差距由内因如故外因形成,结构和差距自己是存在的;三是标的性。解放主义和左翼世界史都以为娴雅可进化、历史有标的。作为左翼世界史的典范,L.S.斯塔夫里亚诺斯的《全球分裂:第三世界的历史进度》充分印证了上述三个特征。一方面,全书以第三世界为中心书写世界史,勾画第三世界现代化的矛盾历程,西洋世界则隐没为配景;但另一方面,其叙述条理——第三世界1400年从东欧发轫,冉冉向拉好意思、非洲、中东和亚洲铺展以至形周全球体系,[58]仍然体现了以西方为主导的结构、能源和标的。这种折中性在更其具影响力的《全球通史》一书中体现得更为显着。

不错说,左翼世界史代表了一种价值上“反叛”的现代性。这种情况在弗兰克等东说念主的世界体系修正论中有所松动。不外即便弗兰克,也支合手普世的现代性,只是砍掉了其西方源流和主导性。他强烈膺惩亨廷顿的娴雅冲突论“全是些分离性的表露形态瞎掰,……反应出一种固有的或原始的反统一性的千般性的存在”。[59]左翼的现代性是自我批判、自我反想的,亦然犹疑的。

三、全球史:现代性的替代及难题

图片

“全球史”在20世纪90年代的兴起,收货于全球化进度全面铺开的现实配景,也受惠于解放主义和左翼世界史的步调论基础和表面框架,尤其是二者合手续深入的自我反想栽种的发展定势。全球史与后期转型中的世界史在时候上有重复、研究步息争选题上有连结,不易区分。全球史据以自强并与“世界史”拉开距离的裂缝是“全球性”,试图以全球性取代现代性/西方性,以全球联通和流动取代现代化标尺下的国度比较和体系建构或重构。

早期的世界史家们并未刻意区分“世界”与“全球”的见解。斯塔夫里阿诺斯在文章标题中轮换使用“Global History”和“World History”。[60]时于本日,仍然有东说念主将二者混用。伊格尔斯以为,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世界史和全球史无实质区别,都体现了从现代化范式向“简直的全球史研究”的转向。[61]区别主要在时段上:全球史侧重于地舆大发现以后,尤其是20世纪后30年的全球化历史,而世界史则囊括现代早期和前现代。这种区分也不十分准确,在伊格尔斯说起的两份代表性期刊《世界史杂志》(The Journal of World History)与《全球史杂志》(The Journal of Global History)上,频年所刊文章的选题和时段并无显着辞别。但全球史学者戮力强调区别,将世界史与欧洲中心的目的论相策动,而全球史是对这种历史玄学的突破性发愤。[62]

事实上,从“世界史”到“全球史”,名义上是表述习尚的变化,背后是学术取向的转变:“世界史”一词曾为解放主义和左翼世界史所锐利使用,与现代化范式策动过于细巧;而“全球史”最初用得较少,词义也含有更显着的空间感、全体感和流动性,因而受到新一代学者宠爱。跟着全球史定位的升高,世界史有时会被“降格”使用,零散于区域史或跨国史,因而也有“比较史、世界史、全球史”这种比肩的用法。

刻下,全球史研究有三种典型风光[63]:一是“旯旮补充”,即买通空间和时候分隔,辞世界史所忽略的领域进行填补性研究,从以往以为无关联的事件、主体、现象、地点之间发现策动,建立网罗。聚焦于外侨、远洋贸易、物种和本领滚动、不雅念与文化传播等流动性主题的全球微不雅史就属于此类研究。

二是“全体重述”,即从跨邦交游与互动的角度再行讲述已知的历史,通过叙述重点的滚动和关联性史实的重置,从原来耳闻目睹的历史中发掘全球性。此类作品一般是断代史或通史。托马斯·本德的《万国一邦》在全球史视野下再行讲述好意思国从从属国时期到跳跃主义时间的历史,揭示好意思国与欧洲、拉好意思和亚洲部分国度在首要历史事件或裂缝历史时期的关联性、同步性和互动性,凸起好意思国永恒是“众国之一”(A Nation Among Nations)、从无例外的主题。[64]丹尼尔·罗杰斯的《大西洋的跨越:跳跃时间的社会政事》聚焦于跳跃主义时间,分析好意思国与北大西洋经济体列国之间如安在历史转型期里同频共振、互相影响,处伙同决工业化带来的社会政事问题。[65]霍普金斯的《好意思利坚帝国:一部全球史》以全球史的想路写稿好意思国通史,以三次全球化海潮、现代性、殖民体系隆替等全球性主题为陈迹重述好意思国历史。[66]奥斯特哈默《世界的变迁》以及他与入江昭主编的《世界史》都将所在性叙事融入全球视野来编写通史。[67]

三是“载体叙事”,即以某一具有全球属性的物品为载体,将本领发明、所在经济、国度权力、文化不雅念、价值系统等关联史实编织进一个跨国、跨区域乃至跨界、跨领域的叙事体系中。以传统的史学范例来看,这个叙事结构有主题翻脸之嫌,而从网罗化、关联性的圭表看,则是一部“具体而微”的全球史。成本主义史的作品往往选择这种书写风光。此类作品是全球史范式对左翼世界史范式的改造,通过某一商品在全球范围内的坐褥、流动、布局和与所在政事社会和世界形势的互动,整合出一部以一斑窥全豹的成本全球史。比如《棉花帝国》、《咖啡帝国》、《土豆帝国》、《茶业构兵》、《蚊子帝国》(Mosquito Empires: Ecology and War in the Greater Caribbean, 1620-1914)等。某种全球性现象(随从贸易、种族厌烦、工业改革等)也不错充任载体。《不可抗拒的帝国》[68]梳理了好意思国耗尽不雅念的全球传播扩展史,呈现“市集帝国”若何凭借买卖化推动价值和轨制输出的主题。

全球史范式显着不同于现代化范式之处是:一、淡化时序性,淡化现代性动身点和传统性-现代性的分野。全球史更关注空间,强调“共时性”,目的便是针对现代化范式的“时候性隐喻”(传统与现代二分、现代性意味着西方性和先进性),“将历史时候从现代的目的论中解放出来”;[69]二、弱化结构性和中心化叙事,转向网罗性和全体化叙事。全体性有不同的推崇风光,比如卢格霍德的“异曲同工”的全体性:在早期世界体系内,各地自愿形成成本主义萌芽,呈现出全体一致性和网罗关联性;弗兰克的“同形异构”的全体性:无论运行机制若何不同,世界体系如故那并吞个体系;更多的是全球微不雅史“见微知类”的全体性,通过历史解释将有限的史实整合起来,阐发其中折射的全体性、暗射背后更无边的全体性;三、去除标的性,突显平等性。淡化差异、冲突和流动的标的,凸起策动与共性、互动与领路。

全球史的上风很显着。开首,它约略更充分地折射刻下世界的特征。“在这个全球化确当下,全球史有助于咱们伙同身处其中的世界。要在21世纪当历史学家,从根蒂上意味着要作念一个全球史学家。”[70]其次,激活历史想维、丰富历史领路,令东说念主样子一新。全球史将研究维度拓展到与追究轨制较少策动的被忽略的跨界领域,以其特有的方式突破学问、扭转成见,使东说念主们看到,看似无关的事件和现象,原来切切实实地被历史的红线牵系着,原以为的里面事件和所在性现象,其实有着更无边的配景。

但全球史的问题也很凸起。曼宁和康拉德看重分析了其中的本领性问题:第一,主不雅化、去历史化。曼宁以为全球史过于超前,超越了刻下的历史阶段。“'全球化’想想的平直影响如故将历史边缘化,何况以为一个勇敢的新世界正被创造,它与那些业已逝去的生活和教训莫得太多的策动了。”[71]康拉德勤劳地倡导全球史,但不惬意刻下全球史的研究主题:“对流动性的痴迷却很容易将历史简化为全球化的历史配景”,“将不具备流动材干的群体转变为他们所钟爱的流动性的葬送品”,这零散于取消了守土安民的主体东说念主群的历史存在感,而“将特权授给了精英阶级”;[72]第二,主题狭小、分析节略。过分聚焦流动性主题会将历史狭小化,分析难以深入。“如果咱们将整个历史列传、故事与事件都简化为对于全球性的隐喻,那咱们只可看到单调、节略的历史图景”,[73]因为“对全球性问题的分析倾向于关注短期的传播学能源,其传播的源流被以为是资产和权力的中心。”[74]网罗化的全球史既不关注里面社会变迁,又“遮掩了形塑现代世界的社会品级规律与权力不均”,消除了历史的丰富性与复杂性;[75]第三,可能导致出东说念主意料的现实后果。比如,可能反向刺激起另外的国度中心主义:“有些群体明确将世界史与全球史用作突显、强化自身国度的妙技。……用以解释、促进国度的成长”。[76]或者,可能因过度强调外部策动而隐隐了历史连累主体,“浑浊个体在历史中应当承担的连累。”[77]

概言之,刻下全球史所濒临的窘境和问题出在“愿望导向”的研究想路所导致的学术盼愿与学术施行的落差上。施行中,全球史是一个新的流派,选择新范式(规避旧范式)、关注特定问题;但在盼愿中,全球史被寄但愿成为史学发展的全新标的,承担着彻底突破西方中心论、民族国度本位论,在超然的全球视野下关照东说念主类历史的“关联性和整合进度”的重担。[78]但这二者之间存在“自然”的落差,导致了一系列问题。

开首是一个最现实、但全球史家们不常说起的难题——史料支合手。全球(微不雅)史的确领有一些前东说念主未尝属意的史料来源,但无边的框架使作家很难有弥散的时候和元气心灵在每一个门径上都诓骗同等数目和质地的一手史料来撑合手一部严谨的、非通史性的全球史专著。柯娇燕承认:“莫得什么档案材料、文物和个东说念主证言可供咱们研究全球史”,措置的决议是以二手贵府作为合理补充:“发现史实和汇编低级历史这类基本工作不是全球史研究者要作念的事”,要“利用其他历史学家所作念的研究对其进行比较”,服务于自身的历史解释。[79]这么的作念法中隐含着将历史研究主不雅化的风险,不易得到主流史学界的认同。要追求塌实的史料支合手,只可回到“见微知类”的全球微不雅史。

接下来是选题窘境。即便在微不雅史领域,选题也有局限。因为在简直道理的全球化时间到来以前,全球策动并未范围化、常态化,选题当然只可局限于特定领域和个体。令康拉德深感不悦的选题扎堆现象其实是全球史无边的表面诉求与局限的案例撑合手之间的落差所致。学者的解释与勾连固然不错为全球网罗的存在提供例证,但个例的丝缕过于细弱散布了,说明不了网罗的渊博性和全局性。

对此,曼宁提倡了一个较为保守的办法:奉行兼容原则,全球史与国别史、区域史、娴雅史同步鞭策,“策动”“采纳”“比较”“搭建研究模子”“改革视角”等步调相同重要,但以“策动”为主。[80]这个建议其实早就在施行中自动诓骗,毋宁说是一种事实存在。越来越多的研究喜挂“全球史”之名,但严格道理的全球史研究并未几。更激进的全球史学者显然不欢乐于此。

于是,康拉德提倡了一种盼愿化的终极措置决议。他承认原则与施行抗拒等,主张诉诸“涵化”原则,即把全球史“动作战斗标语”,推动全球史想维的渊博化,[81]使之融渗于历史研究的各个领域,“重塑知识景不雅、改造知识坐褥机制”,“缓慢器式想维中赞成历史”,最终完毕史学范式改革,作念到无史不全球。“倘若有朝一日,咱们约略愈加透顶地伙同全球结构,愈加讲理地看待全世界的发展动态,解释'全球’这个见解将隐没为配景,将舞台中央再行让给具体事件。”[82]想法很好,但落到学术施行上,则要面对具体问题的检修。

开首是解释的不祥情味。何如的想维算是“全球想维”?何谓“简直的”“彻底的”去西方中心论?以工业改革为例,“工业改革是一个全球性现象”这个论断,从一个角度看,意味着工业改革并非欧洲始创,世界各地都为此作念出了孝顺,口角西方中心论的;[83]但从另一个角度看,这说明世界各地都在西欧工业国度的引颈下步履,最终必须收受这个被强加的闭幕,岂不又成了潜在的西方中心论调?未尝超越先堕入内讧,在不同版块的西方中心论间进退维谷。

其次,对批判对象的潜在依赖。全球史旨在通往日动身点、去中心、去结构完毕说话权的平等化,对冲现实的抗拒等,以至滑向了一种相背的目的论——一切历史存在的道理似乎便是为了印证全球性。但以说话上的去结构来替代现实中的反结构,会引发始料未及的后果。因为这个办法唯独在对抗拒等的现实结构有充分表露的前提下才可见到,是以,如果由于说话上的刻意避让,现实中的结构性/抗拒等确切隐没了、被新一代读者渐忘了,那么去结构说话的道理将何所依附?康拉德将“世界公民”作为全球史盼愿的写稿对象是过于超前了,全球史研究的现实能源其实有两面:正面是对全球化现实的呈现,反面则是对民族国度表露的修起与节制,若后者无法彰显,全球史的价值至少减半。

整个问题最终都落到无法避让的“圭表问题”。在一个多元化的全球体系中,是否存在渊博适用的评估圭表?是否存在基于渊博评价圭表的、不同条理的跨国/全球框架?全球框架下的趋同性与多元性是兼容的如故互斥的?谋求客不雅性、平衡性的全球史,如果不想从多元主义滑入相对主义和虚无主义,如果想将对非西方社会的关照从立场支合手延迟为切实的匡助,就不成避让圭表问题,而圭表的实质不是全球性,仍然是现代性,因为全球性是现代性的闭幕,而非相背。西洋学界、尤其是好意思国粹界对重提现代性费神重重,非西方国度倒是有着更明确的表露。“在亚洲,主若是在印度,仍是有一种开展反帝品评和提倡我方私有发展说念路的历久传统。然而,……也不得不从在传统与现代、落伍与发展之间作念出采纳开头”。[84]

将解放主义世界史、左翼世界史、全球史加以客不雅比较:就抵制价值层面的西方中心论、补充非西方历史而言,三者是一致的;在突破民族国度本位方面,左翼世界史和全球史更胜一筹;从史实层面的反西方中心论来说,弗兰克等东说念主的修正世界体系表面和全球史异曲同工。其实,全球史家多为讲理的息争论者。在步调论上,主张驻守史学范式单一化和全球史自己的狭小化,“平衡千般各样的范例以及相应的解释主张”,[85]康拉德以至暗指弗兰克式的泛世界体系是“狡滑地使用见解”;[86]在历史不雅上,不抵赖现代性及世界体系的结构性特征,主张关注现代性的全球收受史偏激与所在性长入的现象。[87]全球史的激进性主要体面前推动史学范式全球化转型的愿景和言辞上,但这个主张在施行中濒临上述诸多本领性和表面性难题,很难激进得起来。全球性未能超越现代性,只是抒发了一种更强烈的灵通、包容、平等、自我反想的意愿和立场。

余 论

图片

世界史不雅的形成是一个与历史进度和时间需求之间互相形塑、渐进集合的经过,资历了从原初外部表露到民族性,进而西方性,进而现代性,最终全球性的发展历程。在民族国度形成和发展早期,通过强化民族历史来塑造民族表露、培育国度不雅念,将个体表露从家眷、所在小共同体、王朝、宗教共同体中开释出来,是历史学的主要任务;辞世界经济和民族国度体系已趋闇练的全球化时期,历史学又承担了推动民族国度不雅念的扩大化、兼容化,培育世界目光和全球视野的职责。世界历史确立研究和教学范式的裂缝,是处理民族国度历史与其它国度历史、与世界全体历史的干系。

由于西方民族国度的发展险些与殖民扩展同步,民族史学中因此渗入进了强烈的优厚感和扩展性,西方性超越了早期对“外部性”的朴素关怀。关联词,全球化进度以其经济连动性、政事互制性乃至世界构兵的惨痛代价施加了反制,从20世纪上半期到二战后数十年间,反想和破除西方中心论的潮水由弱到强,成为世界史学科发展的主要推能源。解放主义世界史的现代化范式和区域国别比较研究、左翼世界史对西方性的价值批判和世界体系表面,共同奠定了世界史的学术基础;20世纪90年代以来兴起的全球史,凭借其网罗化想维、对流动性主题的关注、对世界历史的再行叙述和再结构,推动了世界史新阶段的到来。如今,全球史尽管方兴未已,濒临各样难题,但“全球性”的确已成为一种学术语境、一种显性说话。不外,全球性的语境是超前于全球化的现实发展的。自我反想的发愤、拉动现实的意愿与自我彰显的能源、争夺说话权的渴慕等互相矛盾的动机交杂着对全球史的说话提倡条目。恰是这种超前性为世界史学科的进一步发展摆下了诸多不易措置、又退却避让的挑战。

中国的世界史与全球史有自身的发展旅途。第一阶段,中国的世界史发端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粹者从日本引进的世界历史教学体系和学科分类圭表。[88]此后,西方和苏联的世界史传统也由留学国际的中国粹者带回,中国的世界史体系很早就呈现出多元性特征,其影响可及于50年代初;[89]第二阶段,自开国后至80年代中期,中国的世界史主要受苏联影响,缔造了单独的世界史教学和科研实体,[90]苏联史、国际共运史、国际干系史和第三世界国度抗击斗争史辞世界史体系中占据大部分比重,研究遵命改革史范式;第三阶段,80年代后期,中国引进了修正后的现代化表面,现代化范式成为与改革史范式并重的主流叙事;第四阶段,近十年操纵,全球史兴起。作品译介、研究机构缔造、专科课程成立、以及关联选题的讲座论坛、专题论文和学位论文的数目增长,都呈现出全球史“语境化”的趋势。“世界史”的闹热发展与现代化范式的引入干系密切,“全球史”的兴起则伴跟着现代化范式的衰败。

但在民族国度仍占主导地位的时间,民族中心肠很难幸免,全球性也无法超前,全球史、全球性需要全球共建。一种办法是相互尊重、各自抒发;[91]另一个相背的作念法规是“相向而行”。现代性作为一种客不雅历史存在,一味张扬与刻意毁掉都是反历史的。在中国这么的发展中国度,世界史发展濒临着更为复杂、艰苦的主题:既要克服对西方中心论的顺服,也要克服自身民族中心主义的盲目;既要处理好价值性问题,驻守研究立意于约略化的说念德标语,更要直面史实性难题,明确对西方历史地位的夸大叙述与事实述说之别。“相向而行”意味着西方与非西方对各自颓势的反想、对相互上风的认同、探究客不雅历史的诚心以及共同面对历史复杂性的勇气。

【参考文件】请朝上滑动有瞻念看

[1]参阅葛兆光:“设计一种全球史的叙述方式”,《声回响转》,成都:四川东说念主民出书社,2023年,第1-37页。

[2]参阅帕特里克·曼宁:《世界史导航:全球视角的构建》,田婧、毛佳鹏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16年,第199-202页;黄进兴:《从渊博史到世界史和全球史——以兰克史学为分析始点》,《北京大学学报》(玄学社会科学版),2017年第54卷第2期,第54-67页。

[3]参阅塞巴斯蒂安·康拉德:《全球史是什么》,杜宪兵译,北京:中信出书社,2018年,第174-198页;柯娇燕:《什么是全球史》,刘娴雅译,北京:北京大学出书社,2009年,第99-111页。

[4]参阅塞巴斯蒂安·康拉德:《全球史是什么》,第14-31页;帕特里克·曼宁:《世界史导航:全球视角的构建》,第133-142页。

[5]雷迅马:《作为表露形态的现代化:社会科学与好意思国对第三世界政策》,牛可译,北京:中央编译出书社,2003年,中语版序。

[6]富永健一:《“现代化表面”本日之课题——对于非西方后发展社会发展表面的探讨》,选自谢立中、孙立平主编:《二十世纪西方现代化表面文选》,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2年,第306页。

[7]苏耀昌:《对现代化流派的品评》,选自谢立中、孙立平主编:《二十世纪西方现代化表面文选》,第195-196页;M.列维:《现代化的自后者》,选自谢立中、孙立平主编:《二十世纪西方现代化表面文选》,第811-814页;詹姆斯·奥康内尔:《现代化的见解》,选自西里尔·E·布莱克主编:《比较现代化》,杨豫、陈祖洲译,上海:上海译文出书社,1996年,第19-34页。

[8]冈纳·缪尔达尔:《亚洲的戏剧:南亚国度勤劳问题研究》,塞想·金缩写,方福前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15年,第13页。

[9]牛可:《好意思国地区研究创生期的想想史》,载于《国际政事研究》,2016年第6期,第12-40页;刘超:《好意思国区域研究的历史教训与发展条理》,载于《学海》2022年第2期,第57-59页。

[10]帕特里克·曼宁:《世界史导航:全球视角的构建》,第175页。

[11]同上;多米尼克·塞森迈尔:《全球史偏激多元后劲》,李俊姝、王玖玖译,《历史研究》,2013年第1期,第33-34页。

[12]威廉·麦克尼尔:《全球不雅:驯服者、不酣畅和群落》,任一译,北京:北京大学出书社,2023年,第7页。

[13]帕特里克·曼宁:《世界史导航:全球视角的构建》,第179-181页。

[14]赫伯特·乔治·韦尔斯:《世界通史》,一兵译,北京:新世界出书社,2016年,第十四章、第十七章。

[15]塞巴斯蒂安·康拉德:《全球史是什么》,第27页。

[16]威廉·麦克尼尔:《世界史:从史前到21世纪全球娴雅的互动》,施诚、赵婧译,北京:中信出书社,2013年,第214-215页。书中第十二、十四、十五、十六章都存在近似的比较。

[17]威廉·麦克尼尔:《世界史:从史前到21世纪全球娴雅的互动》,第160页。

[18]威廉·麦克尼尔:《世界史:从史前到21世纪全球娴雅的互动》,第44页。

[19]威廉·麦克尼尔:《世界史:从史前到21世纪全球娴雅的互动》,第160页。

[20]阿诺德·汤因比:《东说念主类与地面母亲:一部叙事体世界历史》,徐波等译,上海:上海东说念主民出书社,2001年,第636-637页。

[21]马克想、恩格斯:“德意志表露形态”,《马克想恩格斯选集》第一卷,北京:东说念主民出书社,1972年,第51页。

[22]马克想:“马克想致恩格斯”(1858年10月8日),《马克想恩格斯全集》第29卷,北京:东说念主民出书社,1972年,第348页。

[23]马克想:《成本论》第一卷第一版媒介,选自《马克想恩格斯选集》第2卷,北京:东说念主民出书社,1995年,第100页。

[24]吴浩:《再行解读马克想<成本论>中“后者将来的现象”》,选自董向荣、幽静主编:《现代化的历史进度:表面探讨与亚洲施行》,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书社,2021年,第104页。

[25]包括列宁、罗莎·卢森堡等东说念主的早期帝国主义表面,保罗·斯威都、保罗·巴兰等二战后马克想主义经济学家的帝国主义表面,以及更晚近的大卫·哈维、迈克尔·哈特、安东尼奥·奈格里等东说念主的新帝国主义表面。

[26]指唯独经济指数的增长而穷乏发展质地的大肆经济增长。依附论以为这是在发达成本主义国度的抑止和压榨下,第三世界国度对外形成依附干系的闭幕。

[27]萨米尔·阿明:《抗拒等的发展》,高铦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年,第1、8页、第329-330页;安德烈·冈德·弗兰克:《依附性集合与不发达》,高铦、高戈译,南京:译林出书社,1999年,第24-25页、81-83页;特奥托尼奥·多斯桑托斯:《帝国主义与依附》,杨衍永等译,北京:社会科学文件出书社,1999年,第302、416、460、474-487页。

[28]伊曼纽尔·沃勒斯坦:《现代世界体系》第一卷,罗荣渠等译,北京:高档造就出书社,1998年,第97页。

[29] Immaneul Wallerstein, The Politics of the World-Economy:the States, the Movements and the Civilizations, New York: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84, p.14.

[30]伊曼纽尔·沃勒斯坦:《现代世界体系》第一卷,第79页;Immaneul Wallerstein, The Politics of the World-Economy:the States, the Movements and the Civilizations, p.160.

[31]伊曼纽尔·沃勒斯坦等:《成本主义还有将来吗?》,徐曦白译,北京:社会科学文件出书社,2013年,第10页。

[32]伊曼纽尔·沃勒斯坦:《现代世界体系》第一卷,第463页。

[33]伊曼纽尔·沃勒斯坦等:《成本主义还有将来吗?》,第10页;Immaneul Wallerstein, The Politics of the World-Economy:the States, the Movements and the Civilizations, p.156.

[34]伊曼纽尔·沃勒斯坦等《成本主义还有将来吗?》,第20-24页。

[35]伊曼努尔·华勒斯坦等:《解放主义的终结》,郝名玮、张凡译,北京:社会科学文件出书社,2002年,第406、408页;伊曼纽尔·沃勒斯坦等《成本主义还有将来吗?》,第35页。

[36]塞巴斯蒂安·康拉德:《全球史是什么》,第41-43页、179页;珍妮特·阿布-卢格霍德:“间隔性与一语气性:单一生界体系如故体系系列?”,选自安德烈·冈德·弗兰克、巴里·K. 吉尔斯主编:《世界体系:500年如故5000年?》,郝名玮译,北京:社会科学文件出书社,2004年,第333-334页。

[37]乔万尼·阿瑞吉、贝弗里·J~西尔弗:《现代世界体系的迂缓与管制》,王宇洁译,北京:三联书店,2003年,第36-38页。

[38]乔万尼·阿瑞吉、贝弗里·J~西尔弗:《现代世界体系的迂缓与管制》,第1、4、26、164-165页。

[39]乔万尼·阿瑞吉、贝弗里·J~西尔弗:《现代世界体系的迂缓与管制》,第31页。

[40]乔万尼·阿瑞吉、贝弗里·J~西尔弗:《现代世界体系的迂缓与管制》,第171页。

[41] 20世纪90年代以后,弗兰克的想想发生了很大转变,从激进依附论的代表变为修方正世界体系论的领军东说念主物。他与依附论和世界体系论的正宗派萨米尔·阿明、沃勒斯坦,以及合手折中不雅点的卢格霍德之间就世界体系的起源、属性、西方辞世界体系中的地位等问题进行过强烈而不失友好的申辩。

[42] K.埃克霍尔姆、J.弗里德曼:“古代世界体系中的'成本’帝国主义与克扣”,选自安德烈·冈德·弗兰克、巴里·K. 吉尔斯主编:《世界体系:500年如故5000年?》,第88页。

[43]安德烈·冈德·弗兰克、巴里·K. 吉尔斯:“5000年世界体系:跨学科研究法初探”,选自安德烈·冈德·弗兰克、巴里·K. 吉尔斯主编:《世界体系:500年如故5000年?》,第3-7页、29页。

[44]珍妮特·L.阿布-卢格霍德:《欧洲霸权之前:1250-1350年的世界体系》,杜宪兵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15年,第344页。

[45]珍妮特·阿布-卢格霍德:“间隔性与一语气性:单一生界体系如故体系系列?”,第347-348页。

[46]贡德·弗兰克:《白银成本——珍贵经济全球化中的东方》,刘北成译,北京:中央编译出书社,2000年,第454页。

[47] K.埃克霍尔姆、J.弗里德曼:“古代世界体系中的'成本’帝国主义与克扣”,第71页。

[48]安德烈·冈德·弗兰克:“表露形态上的过渡与坐褥方式”,选自安德烈·冈德·弗兰克、巴里·K. 吉尔斯主编:《世界体系:500年如故5000年?》,第254-255页;巴里·K. 吉尔斯:“世界体系中之霸权滚动”,选自安德烈·冈德·弗兰克、巴里·K. 吉尔斯主编:《世界体系:500年如故5000年?》,第133页。

[49]巴里·K. 吉尔斯:“世界体系中之霸权滚动”,第143页。

[50]贡德·弗兰克:《白银成本——珍贵经济全球化中的东方》,第441页。

[51]巴里·K. 吉尔斯:“世界体系中之霸权滚动”,第140页。

[52]贡德·弗兰克:《白银成本——珍贵经济全球化中的东方》,第29页。彭慕兰、王国斌、罗森塔尔等学者对弗兰克的这一不雅点作念了进一步阐发和论证。参阅彭慕兰:《大分流:中国、欧洲与现代世界经济的形成》,黄中宪译,北京:北京日报出书社,2021年;王国斌、罗森塔尔:《大分流以外:中国和欧洲经济变迁的政事》,周琳译,南京:江苏东说念主民出书社,2019年。

[53] K.埃克霍尔姆、J.弗里德曼:“古代世界体系中的'成本’帝国主义与克扣”,第70页;巴里·K.吉尔斯:“世界体系中之霸权滚动”,第133-147页。

[54]贡德·弗兰克:《19世纪大转型》,吴延民译,北京:中信出书社,2019年,第86-87页。

[55]贡德·弗兰克:《白银成本——珍贵经济全球化中的东方》,第26页。

[56]贡德·弗兰克:《19世纪大转型》,第118-120,142页。

[57]安德烈·冈德·弗兰克、巴里·K.吉尔斯:“5000年世界体系:跨学科研究法初探”,巴里·K.吉尔斯、安德烈·冈德·弗兰克:“世界体系周期、危急和霸权滚动”,选自安德烈·冈德·弗兰克、巴里·K. 吉尔斯主编:《世界体系:500年如故5000年?》,第33页、第169页。

[58]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分裂》,北京:北京大学出书社,王红生译,2017年。

[59]安德烈·冈德·弗兰克:《全球化,非西方化》,选自弗朗西斯科·洛佩斯·塞格雷拉主编:《全球化与世界体系》(上),白凤森等译,社会科学文件出书社,2003年,第187-188页。

[60]以“全球史”定名的书目举例:L. S. Stavrianos, The World Since 1500: A Global History,1966; A Global History of Man, 1962; Global Rift: The Third World Comes of Age, 1981; 以“世界史”为题目的文章如:Readings in World History, 1962; Lifelines from Our Past: A New World History, 1989.

[61]格奥尔格·伊格尔斯、王晴佳:《全球史学史:从18世纪至现代》,杨豫译,北京:北京大学出书社,2011年,第413页。

[62]柯娇燕:《什么是全球史》,第99-110页。

[63]奥斯特哈默归来了全球史的七种界定:1、挑战民族主义主导的国度史;2、大多坚合手“世界主义’目光“;3、全球史有不同的国别立场;4、被责怪有”总体化“计较;5、裂缝术语是“关联“;6、习尚于使用高度抽象的见解;7、中心主义的毒手问题。于尔根·奥斯特哈默:《对于全球史的时候问题》,张楠译,《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年第1期,第56-57页。

[64]托马斯·本德:《万国一邦:好意思国辞世界历史上的地位》,孙琇译,北京:中信出书集团,2019年。

[65]丹尼尔·T.罗杰斯:《大西洋的跨越:跳跃时间的社会政事》,吴万伟译,南京:译林出书社,2011年。

[66] A.G.霍普金斯:《好意思利坚帝国:一部全球史》,薛雍乐译,北京:民主与成立出书社,2021年。

[67]哈里·李伯森:《什么是全球史?——新商酌与新趋势》,乐启良译,《社会科学阵线》,2019年第3期,第114-119页。

[68]参阅维多利亚·格拉都亚:《不可抗拒的帝国:好意思国在20世纪欧洲的扩展》,何维保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14年。

[69]塞巴斯蒂安·康拉德:《全球史是什么》,第119-120页。

[70]塞巴斯蒂安·康拉德:《全球史是什么》,第175页。

[71]帕特里克·曼宁:《世界史导航:全球视角的构建》,第206页。

[72]塞巴斯蒂安·康拉德:《全球史是什么》,第191页。

[73]塞巴斯蒂安·康拉德:《全球史是什么》,第190-191页。

[74]帕特里克·曼宁:《世界史导航:全球视角的构建》,第207页。

[75]塞巴斯蒂安·康拉德:《全球史是什么》,第193页。

[76]塞巴斯蒂安·康拉德:《全球史是什么》,第176页。

[77]塞巴斯蒂安·康拉德:《全球史是什么》,第189页。

[78]塞巴斯蒂安·康拉德:《全球史是什么》,第53-56、61-63页。

[79]柯娇燕:《什么是全球史》,第3页。

[80]帕特里克·曼宁:《世界史导航:全球视角的构建》,第429页。

[81]塞巴斯蒂安·康拉德:《全球史是什么》,第92-94、196-198页。

[82]塞巴斯蒂安·康拉德:《全球史是什么》,第198页。

[83]帕特里克·曼宁:《世界史导航:全球视角的构建》,第11-12页。

[84]特奥托尼奥·多斯桑托斯:“'依附论’的历史与表面归来”,选自弗朗西斯科·洛佩斯·塞格雷拉主编:《全球化与世界体系》(上),第66-67页。

[85]塞巴斯蒂安·康拉德:《全球史是什么》,第134页。

[86]塞巴斯蒂安·康拉德:《全球史是什么》,第197页。

[87]塞巴斯蒂安·康拉德,《全球史是什么》,第64、82-83、196页。

[88]北京师范大学的刘芳副训诲对中国近代世界历史教科书的演进和中外历史分科的形成作念过有益研究,此处模仿她的论断。

[89] 1951年,时任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副训诲丁则民先生曾为本系大三学生开设专科选修课《好意思国史》。黄安年:《就1950年学年开设好意思国史课程 丁则民先生给我的亲笔信》,黄安年博客,2010年4月18日发布,下载于: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415-313473.html,2024年3月13日。

[90]不少综合性大学在50年代初缔造了世界史教研室,有些学校还定期段或地区细分出世界古代中叶纪史、世界近代现代史、亚非拉史等教研室。1963年,北京大学历史系缔造了天下首个世界史专科。

[91]于尔根·奥斯特哈默:《对于全球史的时候问题》,第57页;葛兆光:“设计一种全球史的叙述方式”,第29-34页。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整个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存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Powered by 银川市金凤区振浩商贸有限公司 @2013-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

Copyright Powered by站群系统 © 2013-2024